自动驾驶前程远大,“明星”纵目科技眼下却有点冷

  文 《投资者网》韩宜珈

  近日,市场有消息称,国内自动驾驶公司纵目科技近日召开全员会,因业务未达预期,自本月起停发工资,只发基本生活费。纵目科技"停薪"的传闻甚嚣尘上。

  11 月 27 日,有媒体报道称,内部知情人士透露,纵目科技确实在全员会上通知,从本月开始员工工资部分发放,但五险一金正常缴纳。

  此外,该知情人士还透露,目前有一家国资正在和纵目科技谈一笔数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可能在年底之前进账,加上年底会有部分应收款到账,公司现金流情况届时会有所好转。

  纵目科技成立于 2013 年,是国内率先获得整车厂量产项目定点合同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与一汽红旗、长安汽车等多家国内主流主机厂商建立了量产合作关系。

  最早在 2017 年,纵目科技就曾登陆新三板,但数月后宣布摘牌,此后曾在 2022 年递表科创板,2024 年递表港交所,但随着港交所招股书的失效,纵目科技的 IPO 之路再次折戟。

  自动驾驶作为资本市场的热点领域,近几年有不少企业都纷纷入局。此次纵目科技的"停薪风波",也反映了自动驾驶企业面临的诸多难题。

  三度递表 IPO 曾获小米融资

  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的唐锐,在美国硅谷从事近 20 年的汽车电子半导体研发管理后,决定回国创业,并于 2013 年在上海张江成立了纵目科技。

  最初,纵目科技专注于环视 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在成立初期,纵目科技主要为一级供应商提供环视系统的软件和算法,并逐步建立起生产和供应链能力。2015 年底,搭载纵目前装环视 ADAS 的第一款车实现量产,标志着公司从二级供应商向一级供应商的转型。

  从 2016 年起,纵目科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功转型为 Tier1 供应商,并在北京建立了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同年,吉利博越搭载纵目的环视 ADAS 系统成功量产,成为爆款车型,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公司也逐步形成了从算法软件到系统硬件,从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到多种智能传感器的全产品布局。

  在发展过程中,纵目科技也颇受资本市场看好。2015 年至 2022 年期间,纵目科技完成了A轮到E轮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小米集团、君联成业等明星资本,当时估值超 90 亿元,成为中国 ADAS 赛道的一只独角兽。

  企查查资料显示,纵目科技总共进行过 10 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 2022 年 3 月,当时纵目科技宣布完成超过 10 亿元的E轮融资。

  纵目科技也一举成为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并且在 2017 年开始就尝试 IPO。

  2017 年,纵目科技首次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但数月后便宣布摘牌。2022 年 11 月,纵目科技转战科创板,于 2023 年 9 月撤回 IPO 申请。今年 3 月 28 日,纵目科技向港股递交了 IPO,由于招股书满 6 个月后未能通过耹讯,纵目科技港股上市申请于 9 月 28 日失效。

  三度递表的艰辛历程,似乎也体现了纵目科技在发展过程中的几度浮沉。

  技术人员离职公司连年亏损

  过去几年,纵目科技可以说是做到了行业头部。根据纵目科技的招股书披露,在中国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按 2022 年销售收入计,纵目科技在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内地的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 4.9%。在中国乘用车 APA 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按 2022 年销售收入计,纵目科技在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内地的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 5.6%。

  发展过程中,纵目科技也不断地在扩展业务范围,由最初 ADAS 系统解决方案、L4 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到后来涉足新能源车无线充电系统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不断地融资中,纵目科技的业务体量也越来越大。

  但业务的扩展并未能够及时带来业绩的增长。招股书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纵目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 2.25 亿元、4.69 亿元、4.98 亿元,分别亏损 4.34 亿元、5.88 亿元、5.64 亿元,累计亏损近 16 亿元,亏损原因主要由于其研发投入较大。

  此外,纵目科技在 2023 年才实现毛利率转正,其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8.9%、-3.5%、3.5%。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3 年,纵目科技的五大客户分别是理想、赛力斯、长安汽车、岚图和中国一汽,贡献收入达到总收入的 93%。

  在发展过程中,纵目科技也有不少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据纵目科技 2022 年 9 月的科创板招股书说明书显示,彼时纵目科技核心技术人员共 4 名,分别为唐锐、王凡、吴子章、张笑东。

  根据 2024 年 3 月的港交所招股书,王凡已于 2023 年 6 月辞任监事职务。另外公开信息显示,2023 年下半年,王凡已自纵目科技离职。其次,根据之前的科创板招股书,吴子章当时是纵目科技 2 个员工持股平台的合伙人。而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 年 5 月 7 日和 9 日,吴子章已先后退出上述持股平台。最初的 4 名核心技术人员已有两人离职,同时其 2021—2022 年授予激励人员中,或至少已有 5 人离职。

  近期,又有报道称,纵目科技正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并行推进智驾、蚕丛机器人两大业务线。今年 1 月 18 日,纵目科技正式宣布其子公司蚕丛机器人,并推出 L4 级无人驾驶能源机器人"闪电宝(FlashBot)",可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有知情人士表示,"公司选择放弃高阶智驾的供应服务,更专注于聚焦核心客户的低阶智驾业务的起量。这是一个较为明确的调整与转型。"

  公司管理层方面,最新消息显示,今年 11 月 19 日,蚕丛机器人正式宣布,任命陈刚为合伙人及创新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创新与生态运营业务。

  如今,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融合了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技术,展现出广阔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但随之而来的,基础设施的制约、行业技术成熟度的欠缺以及商业化和安全问题都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挑战。不知道在自动驾驶的风口之下,纵目科技的前景如何?(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