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波折或致体重突增,挑战传统卡路里理论。
生活中的种种波折,从意外受伤到欢庆佳节,或许才是多数人每年体重增加的真正推手。在一篇新近经过同行评审的观点文章中,研究人员大胆提出,这可能是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背后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关键因素。
“‘生活方式的不稳定性’,这个因素对身体脂肪过度积累的影响可能远超我们想象,它对于我们制定肥胖预防策略和公共卫生政策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来自拉夫堡大学的运动科学家 Arthur Daw 及其同事们这样写道。
该研究团队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重的增加并非如我们以往认为的那般,是一个缓慢、持续累积的过程,反而更像是在特定生活事件触发下的集中爆发。
过去,基于每年一次的体重测量数据,人们普遍认为体重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仿佛每天仅仅多摄入几颗葡萄所含的热量,日复一日便足以导致体重增长。这种看似合理的推论,也无形中催生了许多备受争议甚至可能存在问题的极端饮食风潮。
然而,尽管饮食对我们的健康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如 Fitbit 等新兴科技收集到的更详尽的数据却揭示了一个不同的画面:我们的体重累积过程,可能远比之前想象的要零散和不规律得多,更像是一系列“小爆发”而非平稳爬升。
研究人员认为,任何可能打乱我们规律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因素,都可能成为体重悄然增长的“帮凶”。这包括但不限于:学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情感关系中的挑战与变动、突如其来的疾病、初为人父母的忙碌与作息紊乱,乃至不同药物的使用等等。随着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不断累积,我们的体重也可能随之水涨船高。
近期一项研究甚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仅仅连续五天沉溺于高热量、低营养的“垃圾食品”,就足以在体内悄然启动可能导致肥胖的生理过程。不仅如此,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你所处环境的气候变化,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的新陈代谢速率。
当然,这类打破稳定生活节奏的事件,并非全是负面体验。它也包括一些轻松愉快的时刻,比如圣诞假期期间与家人朋友欢聚一堂,尽情享受美食、大快朵颐。但与此同时,这个“生活不稳定”理论也与一个早已被广泛认同的观点不谋而合:压力与体重增加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感到压力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这种应激激素会本能地抑制那些非生存急需的生理功能,比如将新陈代谢的优先级降低,目的是将宝贵的血液和能量优先供给那些应对眼前威胁的“即时行动”。
寒冷时颤抖会增加我们消耗的能量。Rd 是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消失(使用)率。
反过来,皮质醇水平的飙升又会进一步影响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血糖骤降,进而让我们对甜食或高糖分食物产生难以抑制的渴望。这种生理反应在远古时代,面对需要迅速逃离猛兽追捕的场景时或许是保命的利器,但对于我们今天更可能经历的那些慢性、持续性的压力源,比如因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而产生的财务焦虑,却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Arthur Daw 和他的同事们推测,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技术,或许能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帮助我们识别并有效管理这些生活波折期间体重增加的风险,提供个性化的应对建议。
但我们同样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体重的因素纷繁复杂,远不止生活习惯这一项,其中不乏一些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遗传或生理变量。正因如此,与其过分纠结于体重秤上那个不断跳动的数字,不如将注意力真正放在培养和维持尽可能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上。这或许更能帮助你收获长远的健康益处,而非仅仅是体重的暂时减轻。
Arthur Daw 的研究团队在文章末尾总结道:“如果生活方式的种种扰动确实是导致我们每年脂肪增加的主要驱动力,那么我们的预防策略就应当更加精准地聚焦于如何识别并有效应对这些特定的‘高风险’事件。” 他们进一步指出,“如果脂肪的增加确实主要发生在这些短暂的特定时期内,那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许并不需要长期、严苛的坚持,而仅仅是在这些关键节点进行一些临时的、有针对性的行为调整就可能产生显著效果。”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