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开启独资时代!国行PS5结束合资模式​,Switch 2国行迎来转机?

  GameLook 报道/企查查数据显示,4 月 14 日,原上海东方明珠索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上海东方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手中 51% 的公司股权转让给了索尼中国,转让后有索尼中国全资持股,公司法人为江口达雄,公司名称也变为“玩站匹五文化娱乐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14 年的上海东方明珠索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于国内的玩家而言,更熟悉的身份应该是 PS4/PS5 国服硬件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以及负责在国内提供与 PlayStation 硬件相关的售后等服务。

  与游戏行业许多中外合资公司一样,此前索尼在该企业持股 49%,而东方明珠作为中资持股 51%。

  对于此次股权变动,相信所有人和 GameLook 一样,第一时间的关注点在新公司奇葩的名称上,虽说外资进入中国设企,起中文名时不是没有奇葩的,但从“索乐”到完全没有逻辑的“玩站匹五”,多少还是让人游戏摸不着头脑。

  目前社区中网友对该名称最有逻辑的猜测是索尼选择了直接意译,即“玩(Play)站(Station)匹(?)五(5)”。毕竟这也符合日企在中国命名的一贯逻辑,就比如 711 便利店其国内公司名就叫“柒—拾壹”。

  只不过如果后续 PS6 发布了,索尼是否会将公司名从“玩站匹五”更新为“玩站匹六”目前尚未可知。

  索尼 PS 中国官方社媒今日也在微博开启投票玩梗,“如果给 PS5 起一个中文名,你认为最正宗地道的中文名是?”

  不过在诙谐的公司命名之余,此次股权变化,GameLook 其实认为是一次相当重要的事件。毕竟在此之前对于游戏行业的外资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包括玩家在内很多人的默认情况就是走合资的路线。而索尼相当于打破了这一刻板映像。

  毕竟根据 2019 年发布的《游戏游艺设备管理办法》,目前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硬件销售企业需要采取合资形式。

  与此同时,虽然无论是索尼、任天堂还是微软 Xbox,他们除了硬件企业外自身同时也是游戏研发和发行商,但根据《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外商独资、合资或合作经营的单位本就不得从事网络出版服务。

  索尼此次将 PS 硬件生产和销售在国内负责的公司转为独资,GameLook 一方面预计索尼的 PS 在华业务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GameLook 其实相当期待,任天堂的 Switch 2 国服发行是否能迎来转机。

  此前据日经报道,任天堂目前已经决定推迟 Switch 2 国服的上线时间,原因是需要评估中国大陆市场对于新机器的需求。GameLook 也对该事件进行了跟进:文章链接。

  当时在文章中,我们就曾分析到,任天堂之所以对 Switch 2 在国内的发布不急不慢,一方面是因为当前 Switch 2 的全球发布本就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腾讯此前作为 1 代的国服合作方,似乎已经降低了 Switch 相关事务的优先级。

  如今索尼已经踏出了第一步,作为国内主机市场隐藏的“第二名”,任天堂或许也能够在国内成立独资企业,推进 Switch 2 在国内的销售。

  虽然相较于 PS5 等平台,任天堂 Switch 对于国内玩家而言,普遍来看最大的卖点其实还是任天堂的第一方产品,而非第三方游戏,而对自家产品控制欲明显更强的任天堂,是否愿意将自家游戏交给第三方代理去申请版号、发行等,仍要画个问号?

  但至少相比起之前国服玩家想要 Switch 2 或许只能海淘的局面,索尼的动作至少是个积极的信号。

  而之所以索尼能够大胆踏出外企在中国独资销售游戏硬件这一步,除了法律上的原因,GameLook 认为,其实也跟国内游戏行业发展、主机游戏文化和市场成长有关。

图片来源:Pixabay

  要知道之前类似的事件,比较标志性的在 GameLook 看来一共有两个代表,其一是汽车行业的特斯拉,其二是数码领域销售硬件的苹果、戴尔、三星等。

  其中特斯拉所在的汽车行业原本就是相当重资金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所在的地区对于当地制造业的就业、产业链发展、工人技术成长乃至地区 GDP 的贡献都是相当关键的。

  更何况当年特斯拉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之后,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汽车品牌也都蠢蠢欲动,希望加大其在中国公司的持股比例,产生了连锁效应。

  苹果等公司更是,其生产和销售对国内制造业、就业、消费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而目前无法在国内发行出版游戏的索尼、任天堂等公司,从性质上来看,其实与苹果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大家大多是在国内市场卖硬件的,至少从目前来看,乃至监管手段上,对于类似的游戏硬件公司,其实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模式。

  毕竟目前有关软件的管理,在 iPhone 等消费者硬件上,游戏和应用上架 App Store 需要进行备案、获得版号等一连串的监管流程和规章其实相当成熟了、全面了。

  之于硬件,大体上适当放开的同时,针对主机硬件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锁区的问题,则完全取决于硬件的定位以及国内的监管要求。

  从游戏行业的角度来看,虽然因为索尼、微软的中国之星、id@xbox 等计划,国内主要是独立游戏产品会瞄准主机平台,但随着全球游戏行业多平台趋势的发展,国内硬件生态的进步其实是能够与中国游戏行业创意和产品的发展起到连携作用。

  特别是 Switch 平台,目前中国产厂商的参与度其实是相对有限的,此前 1 代相对标志性的事件是米哈游曾宣布《原神》将会上线 Switch,但后续也没有了下文。

  如今 2 代发布,在微软都宣称要将自己的产品带到 Switch 2 上,既说明 Switch 2 的机能目前不再是瓶颈,也点出了 Switch 2 这代平台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在国内市场,国产游戏的内容供给源源不绝,任天堂也必须要与中国公司合作,才能继续拓展这个庞大的、成长中的玩家集体,构建起其一直在全球努力的游戏生态和任天堂游戏文化。

  以苹果为例,虽然苹果自己不参与游戏研发等业务,但根据 GameLook 粗略估计,其每年在国内游戏行业产生的收益都在千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也可以是任天堂等平台公司。

  双方各自都有彼此的需求,甚至玩家也有需求,Switch 2 后续能够顺利上线国服,GameLook 也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