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时变7分钟!无人机“送货员”亮相珠峰登山季,背后的尼泊尔CEO曾留学中国

  2025 年的第一批登山者已到达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每年4、5 月份是珠峰地区雨季和风季过渡的时期,此时气候相对比较平和,风雪强度小,因此来自全世界的登山者几乎都会选择在这期间攀登珠峰。

  近期,雪山上出现了新的“攀登者”,它们是由尼泊尔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使用,中国无人机企业大疆生产的两架 FlyCart 30 运载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能帮助登山者勘测路线、探查危险、运送物品,同时还能清理珠峰 50 余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等。

  32 岁的拉吉·比克拉姆是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他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说:“夏尔巴人从珠峰大本营运送货物到 1 号营地,需要 7 个小时,而现在无人机只需 7 分钟就能完成这个任务。此外,无人机还保护了许多夏尔巴人的生命。团队与夏尔巴人交流过后,夏尔巴人对此非常开心,因为这让他们能专注在爬山本身,而非承担危险且不必要的运输工作。”

  ▲Airlift 团队运输珠峰上的垃圾(图据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

  无人机取代夏尔巴人

  运输物资还清理垃圾

  每年登山季开始前,夏尔巴人会聚集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流动的冰层中开辟一条路线。他们扛着沉重的梯子,将它们固定在冰裂缝上,并铺设绳索以便攀爬冰墙。梯子和绳索沿着昆布冰瀑铺设到 2 号营地后,其他夏尔巴人会将氧气瓶、药品和各种必需品运送到高处的营地。据探险组织者称,夏尔巴人每个登山季至少要进行 40 次这种危险的攀登。

  一直以来,夏尔巴人为登山者搬运沉重的物资,穿越世界最高峰的危险路段。2023 年,3 名夏尔巴人登山向导在为外国登山者固定绳索时被雪崩掩埋。“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比克拉姆说,这一悲剧也是促使无人机在珠峰上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克拉姆说,今年珠峰的登山季到来后,Airlift 团队使用无人机帮助夏尔巴人运送货物,保护了许多夏尔巴人的生命。“我们使用无人机帮助夏尔巴人搬运氧气瓶、梯子等必备品去 1 号营地,返航时也会搬运山上的垃圾。”比克拉姆表示,过去,夏尔巴人从珠峰大本营运送货物到 1 号营地,需要 7 个小时,而现在只需要 7 分钟,无人机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比克拉姆表示,一开始,Airlift 团队还担心夏尔巴人是否会因此产生负面情绪,因为这似乎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但交流过后,夏尔巴人表现得非常开心,因为这让他们能专注在爬山本身,而非承担危险且不必要的运输工作。

  “夏尔巴人早就开始催促我们尽快组队。”尼泊尔初创无人机公司 AirLift 的无人机飞行员米兰·潘迪说,当无人机飞行员还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办理飞行许可文件时,夏尔巴人就早早在大本营开始期待无人机的到来了。

  ▲比克拉姆

  在正式投入使用前,Airlift 团队用大疆无人机在珠穆朗玛峰进行了测试。比克拉姆说:“我们测试了无人机的性能,FlyCart 30 运载无人机可以运输 30 公斤的货物,保险起见,我们装载了 15 到 20 公斤的货物,成功从大本营运送到海拔 6000 米左右的 1 号营地。”

  在那之后,他们在阿玛达布朗峰也进行了测试,成功运送了水瓶、氧气瓶等物品到山上,“这次测试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比克拉姆说。

  为追梦到中国读大学

  回尼泊尔后推动扩大无人机应用领域

  “从童年时期开始,我就想学习航空航天专业,我的父亲在国际机场工作,他也一直鼓励我追逐梦想。”比克拉姆说,可惜的是,尼泊尔并没有大学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比克拉姆的兄弟给他提出了建议:“中国有很多相当棒的大学在教授航空航天、飞行器制造等课程,为什么你不去那里学习呢?”于是 2010 年,他来到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习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在校期间,比克拉姆曾学习自制无人机,进行无人机飞行试验,他的老师也一直鼓励其继续追梦。在中国上大学的经历,为他回国创立无人机公司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15 年 4 月,尼泊尔发生 8.1 级大地震,造成约 9000 人死亡。比克拉姆当时刚回国不久,他萌生了使用无人机帮助救援的想法。地震救灾期间,他使用自制的无人机进行损害评估,还帮助搜寻幸存者。

  在这之后,比克拉姆意识到无人机在尼泊尔可以有更多的实际应用,甚至能帮助拯救生命。一年后,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 Airlift Technology 公司,开始探寻无人机运用在尼泊尔的无限可能。

  起初,无人机在尼泊尔的推广受到了许多阻碍。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很少出现在当地人的视野里,警察甚至会因为有人使用无人机而逮捕他们。“我因此进过监狱,那是 2018 年发生的事情,不过第二天我就被放出来了。”比克拉姆表示,他们团队要做的,首先是改变当地对无人机应用的看法。

  ▲资料图:加德满都郊区一村庄,大人和孩子们第一次看见无人机,喜悦好奇地仰望着据 ICphoto

  “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平坦。”比克拉姆说。自他的公司成立以来,Airlift 团队在尼泊尔开拓了多项业务,他们使用无人机帮助农民喷洒肥料、拯救山里被困的人、清理雪山上残留的垃圾,让无人机慢慢走进大众视野。

  同时,比克拉姆作为尼泊尔无人机协会的主席,一直致力于联合尼泊尔无人机专业人士、爱好者和企业进行创新、应用推广和参与尼泊尔的建设。他还协助起草和修改无人机在尼泊尔使用的政策和法规,推动无人机保险的出现。

  与大疆“命运般的相遇”

  开启喜马拉雅山运输项目

  比克拉姆的公司与大疆的缘分始于 2016 年,比克拉姆将其称为“命运般的相遇”。

  “当时我走在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见了一位穿着带有大疆 LOGO 的T恤衫的中国人。”比克拉姆说,他一直想购买大疆的无人机,因此一眼就认出了大疆标识,“我兴奋地走上前与那人交谈,表达了自己有多么喜爱大疆的产品,是大疆的铁粉,后来那位先生给了我一张他的名片。回家后我才发现,他居然是负责大疆无人机销售方面的高管。”

  去年,Airlift 公司准备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进行无人机试验,于是公司的团队联系了大疆方面。这之后,大疆赠送了两架 FlyCart 30 运载无人机给 Airlift 公司,支持比克拉姆的研究。

  ▲无人机在珠峰上使用(图据 Airlift Technology)

  比克拉姆说,现在尼泊尔已经有了很多无人机公司,但是 Airlift 仍然是尼泊尔第一且唯一一家运用无人机进行 3D 测绘与运输的初创公司。

  近几年来,Airlift 团队使用无人机构建了更精确的尼泊尔地图,也试验了 FlyCart 30 运载无人机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的运用。

  比克拉姆表示,在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提高无人机的性能,开辟比珠峰 1 号营地海拔更高的路线,帮助夏尔巴人运送货物,同时帮忙清理喜马拉雅山脉中过去 50 多年来探险者留下的垃圾。“或许这将耗费 1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我们希望能保护这座山,为社会做出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沈杏怡实习生周月潇

  编辑郭宇责编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