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审核形同虚设,工具开发缺少投资,Meta成诈骗温床遭多方质疑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何珊

  社交媒体巨头 Meta 正面临一场愈演愈烈的网络诈骗风暴。《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等多家美媒调查发现,Meta 旗下的“脸书”和“照片墙” 已成为全球诈骗团伙的主要作案平台,虚假广告、假冒商家和跨境欺诈肆虐,不仅导致用户财产损失惨重,更暴露了 Meta 在内容监管上的系统性漏洞。

  商家沦为诈骗 “背书工具”

  埃德加·古兹曼是美国亚特兰大郊区一家名为“半价批发”的公司老板,主要销售家装和园艺设备。然而,近两年来,他不断接到客户投诉,称他们在“脸书”和“照片墙”上看到他公司的广告后付款,却从未收到商品。

  “我们根本不做线上销售。”古兹曼无奈地表示,“但骗子盗用我们的公司信息,发布虚假广告,声称可以低价购买整托盘电动工具或亚马逊退货商品。”这些骗局不仅让消费者损失钱财,还给古兹曼的业务带来了负面评价。他多次向 Meta 举报这些假冒页面,却收效甚微。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春季的一项调查发现,过去一年中,超过 4400 条不同广告使用了古兹曼公司的地址,而实际上,他本人仅发布了其中的 15 条。这些诈骗广告的运营者多位于越南和菲律宾等国,他们通过盗用真实企业的照片和地址来增加可信度。

  更令人担忧的是,Meta 平台上的诈骗手段日益复杂。例如,近期一些使用老年人照片的诈骗账户在“脸书”和“照片墙”上发布广告,称免费赠送香料架,仅需支付 9.99 美元运费。用户在填写信用卡信息后,却遭遇连续盗刷。

  监管体系失灵

  随着加密货币、AI 技术和跨境犯罪网络的兴起,网络诈骗规模和危害性大幅增加。2022 年 Meta 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其平台上 70% 的新活跃广告主在推广骗局、非法商品或“低质量”产品。

  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 年夏季至 2024 年夏季期间,摩根大通通过即时转账平台 Zelle 支付的诈骗案件中,近半数与 Meta 平台有关。其他银行同样报告了高比例的 Meta 相关诈骗索赔事件。英国和澳大利亚监管机构也发现,Meta 平台上的欺诈行为已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然而,内部文件显示,Meta 允许金融诈骗广告主积累多次违规记录后才予以封禁,甚至在员工手动上报的情况下,封禁门槛仍然较高。此外,Meta 的二手交易平台 Marketplace 因点对点交易模式成为骗子的温床,但公司并未采取足够措施遏制这一问题。

  美国圣克拉拉县前检察官艾琳·韦斯特表示,Meta 的不作为助长了东南亚“杀猪盘”等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这些犯罪集团通过虚假招聘广告诱骗受害者,强迫他们在极端条件下从事诈骗活动。“Meta 的不作为是这一问题的直接根源。”韦斯特表示。

  反诈措施不力

  面对外界的批评,Meta 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应对一场“诈骗流行病”,并已采取多项措施打击欺诈行为,包括测试人脸识别技术、增加用户警告提示,以及与银行和科技公司合作。Meta 发言人表示,《华尔街日报》看到的内部文件已经过时,公司自 2022 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在增加反诈骗投资。他还补充称,Meta 去年删除了 200 多万个与有组织欺诈相关的账户,近 70% 被注销的违规广告主账户在一周内被发现。

  不过,Meta 在美国法院的辩护却引发更多争议。公司曾在一份法律文件中辩称,其对平台上的欺诈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并称“没有义务为用户解决诈骗问题”。

  尽管 Meta 强调其正在加强监管,但有分析人士表示,该公司近年来的资源分配显示,打击诈骗问题并非其平台的最高优先级。2022 年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Meta 在开发自动反诈工具方面“缺乏投资”,并将更多资源用于处理人口贩卖和自杀自残内容,而非打击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