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或将于本周发布首款自研 AI 眼镜,正式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这款产品将深度整合阿里生态系统,涵盖从语音助手到电商支付的全链路功能。
7 月 23 日,知情人士向 36 氪旗下《智能涌现》透露,阿里本周即将发布的这款 AI 眼镜,会拥有市面上多数产品拥有的的基础功能,如语音助手、音乐播放、电话通话、实时翻译、会议纪要等功能。这款产品还会实现对阿里巴巴生态内的整合,包括地图、支付、购物类的功能。
这是阿里自去年底整合 AI To C 业务后推出的首款 AI 产品,被内部视为“阿里 AI to C 战略的延展”。
生态整合成差异化优势
与市面现有产品相比,阿里 AI 眼镜的最大亮点在于深度整合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据报道,高德、支付宝、淘宝等技术团队均参与了产品开发。
在 AI 能力方面,基础模型将调用通义千问,夸克则负责训练学习、健康等垂直领域的专用模型。这种配置有望让用户通过眼镜直接使用地图导航、扫码支付、商品比价等高频生活场景功能。
在硬件规格上,阿里 AI 眼镜将超越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分为不带显示的 AI 智能眼镜和带显示的 AI+AR 智能眼镜两个版本。产品将采用双芯片架构,配备高通骁龙 AR1+ 恒玄 BES2800。
大厂纷纷入局“百镜大战”
AI 眼镜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小米 6 月 26 日发布的首款 AI 眼镜定价 1999 元起,产品设计与 Meta Ray-Ban 高度相似,试图复制后者百万销量的成功模式。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字节跳动也在开发轻便型混合现实设备,外形类似护目镜,计划与 Meta 的 Phoenix 项目展开竞争。该设备将通过数据线连接外部计算单元,以减轻眼镜本体重量。
百度的 AI 眼镜虽已发布但尚未正式发售。随着 2025 年下半年多款新 AI 眼镜的出货,行业将迎来重要发展节点。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巨头凭借技术、资金和生态优势入场,有望改变当前 AI 眼镜市场应用场景单一、销量有限的发展瓶颈。
市场前景与挑战并存
尽管机构预测 AI 眼镜市场前景广阔,但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据洛图科技数据,2024 年一季度国内智能眼镜销量约 11.6 万台,其中 AI 拍摄眼镜仅 1.6 万台,除 Meta Ray-Ban 三季度破百万台外,其他品牌仍处发展早期。
成本控制是另一大难题。在 Meta 智能眼镜火爆全球之后,有人曾拆解过这副眼镜的 BOM(物料清单)成本。一副售价 299 美元的眼镜,BOM 成本高达 174 美元,占售价 58%。高昂制造成本和有限市场规模制约了行业发展,Meta Reality Labs 部门 2024 年亏损 177 亿美元便是例证。
IDC 预测,未来全球 AI 眼镜市场竞争将围绕毛利率 40% 的生死线展开,最终存活者可能寥寥无几。在这一背景下,拥有完整生态体系和供应链优势的大厂更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