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6 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前 Google CEO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围绕「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展望」的主题,与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展开了一场「炉边对话」。
施密特强调,过去两年,中国的 AI 技术,特别是 DeepSeek 和 Mini Max、Kimi 等大模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施密特指出,「在中国,这些领先的 AI 模型并非所有主要模型都像美国那样采取封闭策略。」而这也成为了当前 AI 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对话中,施密特坦言自己更倾向于支持开源。其表示,开源技术虽然有一些潜在风险,但人类可以通过设定一些限制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而对于这种情况,施密特则认为:
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的「编辑者」是谁,以及这些技术在哪些地方得以应用,在哪些地方去设置「防护栏」。理想的场景是,我们能根据人类的价值观来训练和对齐这些模型。
另外,施密特认为,未来超级智能之间的协作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将会拥有一个超级智能系统,未来这些系统会有能力去相互协作和协调。而对于这种情况,施密特则认为「需要让中国和西方的研究人员能够互相交流,合作探讨,达成在价值观方面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