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融中财经
时间,被重新标价为最昂贵的奢侈品。
当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罕见下滑2%,高端私人航空却逆势上涨 13%,LVMH 果断出手——旗下路威凯腾以 8 亿美元领投 Flexjet,一举创下私人航空史上最大单笔股权融资纪录。
这不仅是资本动作,更是奢侈话语权的迁移:从手袋、珠宝到游艇、雪屋,Arnault 家族用三十年织就的“海陆空”奢华版图,终于补上空中私域的最后一块拼图。LVMH 反向植入 LV 硬箱、Dior 香氛、Dom Pérignon 年份酒单,把机舱变成会飞的会员俱乐部。更隐秘的野心藏在航线数据里——十万次航班沉淀的餐饮口味、起降偏好、随行宠物信息,将反向训练 LVMH 的零售大脑,实现“空中需求—地面供给”的实时联动。当行业还在讨论线上化,LVMH 已把飞机升级为实时洞察高净值人群的“飞行传感器”。从卖手袋到卖时间,从打造精品到运营稀缺空间。
这场 8 亿美元的押注,标志着一个新奢侈纪元的开启:真正的奢华,是把世界折叠进自己的时间表。
私人航空最大的单笔融资
LVMH,投了一个私人飞机。
就在近日,全球领先的高端私人航空服务商 Flexjet 宣布,已完成 8 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最大消费品投资公司路威凯腾(LCatterton)领投,KSL Capital Partners 及J. Safra Group 旗下关联方共同参与。
这笔交易创下了私人航空行业迄今为止最大单笔股权投资纪录。
凭借在全球人才体系、基础设施升级及机队现代化方面的持续投入,Flexjet 已逐步构建出一套能够灵活响应市场变化的私航服务体系,能够精准响应客户在远程航线和大型机型上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提出将打造更具定制化的服务体验,包括从专属航站楼出发,到覆盖目的地、精选产品与定制活动的专属权益,为其客户带来专属的私享旅程。
此外,Flexjet 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关键运营要素的掌握,这些要素决定了其专业化服务的交付能力。其中包括拥有业内规模最大的自营维护网络、专属候机航站楼以及专业的机舱乘务员培训学院。目前,Flexjet 正在运营和建设中的专属航站楼数量共计 11 座,其中位于伦敦法恩伯勒的新航站楼预计将于明年年初正式启用。
Flexjet 董事长 Kenn Ricci 表示:“路威凯腾凭借其与 LVMH 集团及其旗下品牌的特殊战略关系,能为我们提供绝佳的合作机遇,包括在消费者洞察、品牌战略、零售网络拓展及奢侈品交付等领域的深度协作。我们非常期待双方在更多维度上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 Flexjet 迈向更高的行业标准。”
本轮交易的完成,标志着 Flexjet 在保留管理层和原有股东控股权的基础上,成功引入三家全球顶级投资机构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路威凯腾、KSL Capital Partners 和J. Safra Group 在体验式品牌塑造、高端消费生活方式与奢华旅居场景等领域均有长期深耕与卓越的投资经验,将为 Flexjet 的全球化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路威凯腾全球首席执行官 Scott Dahnke 代表投资财团表示:“Flexjet 完美诠释了我们'品类优先'的投资理念。尽管今年正值其成立 30 周年,但品牌的发展历程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持续创新精准满足这一独特而充满活力的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
Flexjet 是全球私人航空领域的领导者,于 1995 年开创了分时共享与包机租赁模式,长期引领行业标准。作为业内标杆,Flexjet 是全球首家获得美国航空包机安全基金会(ACSF)“行业审计标准”认证的企业,亦是唯一连续 26 年荣获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钻石奖”的运营商,同时拥有 ARG/US 白金评级、4AIR 可持续发展铜级认证,并通过 IS-BAO 二级认证。Flexjet 旗下设有综合维修与服务网络(Flexjet Technical Services),覆盖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多个地区。公司“Red Label”产品线以超现代机型、专属机组服务与多样化高定客舱内饰为核心特色,目前机队已覆盖逾 50 种客舱设计,机型包括 Embraer Phenom 300、Praetor 500/600,Bombardier Challenger 350/3500 及 Gulfstream G450/G650 等。公司的欧洲机队包含 Praetor 600 与 G650;同时在直升机服务领域拥有自主运营的 Sikorsky S-76 机队,服务覆盖美东、佛州、英国及意大利等地。
“会飞”的奢侈品
LVMH 把 8 亿美元投给 Flexjet,表面看是一次普通的股权交易,骨子里却是一场对“奢侈品”定义权的重新争夺。奢侈品行业经历两百多年演进,已经从炫耀性符号进化为稀缺体验的集合体:一只铂金包再昂贵,终究只能跟随主人辗转机场、排队安检;而一架私人飞机却能把原本被民航流程吞噬的八到十小时一次性“赎回”,让时间本身成为最不可复制的奢侈。L Catterton 在内部备忘录中毫不掩饰地写道:“未来的奢侈品是时间,谁能帮客户把时间买回来,谁就拥有定价权。”当全球个人奢侈品销售在 2024 年罕见下滑2%,高端私人航空却录得 13% 的增幅,这一剪刀差让 LVMH 意识到,飞机客舱是比旗舰店橱窗更高效的利润引擎。
更深层次的动力来自 LVMH 近十年精心搭建的“海陆空”奢华版图。自 2018 年以 26 亿美元收购 Belmond 之后,集团已握有阿尔卑斯山雪屋、威尼斯运河宫殿、安第斯山景列车以及同 Riva 合作的超级游艇;唯独空中的私密空间一直缺席。Flexjet 的加入使版图闭合:会员在 Cheval Blanc 雪屋醒来,乘 Riva 游艇出海,再登上 Flexjet 环球 7500 直飞东京,全程无缝植入 LV 定制硬箱、Dior Maison 香氛蜡烛、Dom Pérignon Prestige 年份酒单,甚至由 Berluti 为机组设计制服。飞机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会飞的会员俱乐部,每一次起降都在为 LVMH 的品牌宇宙续写叙事。
财务层面,Flexjet 2025 年 EBITDA 预计 4.25 亿美元,溢价远低于头部奢侈品牌动辄 20 倍以上的并购估值,却拥有更稳定的现金流,据公开信息,公司 2000 多名会员平均年消费 65 万美元,合同期通常五年以上,预付款占比高达 40%,天然抵御经济波动。对于 LVMH 而言,这笔投资不仅获得一个高壁垒、高黏性的现金流入口,还把过去以皮具、腕表为核心的周期性收入,部分替换为以服务订阅为核心的抗周期收入,从而平滑宏观消费起伏。
与此同时,Flexjet 的会员画像与 LVMH 顶级客户高度重合:净资产 5000 万美元以上,平均年龄 54 岁,年飞行 250 小时以上。通过股权投资,LVMH 可反向输出品牌生态:机上餐食由 LVMH 旗下 50 星厨师团队定制,酒单由 Château d’Yquem 酿酒顾问亲自编排,座椅缝线采用 Louis Vuitton 1875 年档案中的经典棋盘格,甚至为每位会员打造刻有姓名缩写的专属登机箱。这些细节让飞机成为品牌叙事的延伸,会员每次出行都在为 LVMH 做“沉浸式广告”,而广告成本却由会员自己承担。
监管与技术维度同样不可忽视。Flexjet 的机队已全面采用下一代 Praetor 600、Challenger 3500 等机型,航程与客舱压力均优于传统公务机,为跨洲际长途飞行提供医疗级舒适;其自建的 Red Label 机组学院与内部 MRO 中心,则把安全冗余从民航标准的“四个九”提升到“五个九”,迎合了高净值人群对安全的极限要求。LVMH 借此向市场传递信号:奢华不再是铺张,而是以航空级标准管理私人体验。
最后,这场投资还为 LVMH 打开了数据资产的金矿。Flexjet 每年执行近十万次航班,覆盖全球 1800 多个机场,沉淀起降时间、路线偏好、餐饮口味、随行宠物种类等高颗粒度数据。通过 AI 算法,这些数据可反向指导 LVMH 旗下酒店、餐厅、零售终端的动态定价与库存配置,实现“空中需求—地面供给”的实时联动。当奢侈品行业还在讨论如何“线上化”时,LVMH 已把飞机变成实时洞察高净值人群需求的“飞行传感器”。
从卖手袋到卖时间,从打造精品到运营稀缺空间,LVMH 对 Flexjet 的 8 亿美元押注,标志着一个新奢侈纪元的开启:真正的奢华不再是拥有什么,而是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公共系统的束缚,把世界折叠进自己的时间表。
重压消费的投资神话
说道 LVMH 背后的投资军团就不得不提到 L Catterton,这家全球最大的消费品投资公司是由成立于 1989 年的美国私募公司 Catterton 与成立于 2001 年的 L Capital 公司在 2016 年初合并成立的。L Catterton 60% 的股份由 L Capital 和 Catterton 的现有合伙人联合持有,其余 40% 则由 LVMH 及其第一大股东 LVMH 的董事长兼 CEO Bernard Arnault 掌控的家族控股公司 Arnault Groupe 持有。
目前,L Catterton 在消费各个行业进行投资,主要投向在食品饮料、宠物、大健康、美妆、医疗服务、消费科技等。根据其官网,L Catterton 基金在全球的投资组合包括德国百年鞋履品牌 Birkenstock、高端潮流眼镜品牌 Gentle Monster、英国定制宠物鲜粮品牌 Butternut Box、美国轻型露营车制造商 Taxa Outdoors、可持续家纺产品制造和零售商 Boll&Branch、丹麦时尚设计师品牌 GANNI、意大利顶级自行车品牌 Pinarello、意大利时尚品牌 ETRO、美国定制化美妆个护品牌 Function of Beauty、NFT 虚拟形象制作公司 Genies、智能家庭健身房 Tonal、住宅服务平台 LTP 等等。
此前,L Catterton 完成了兽医、通心面、宠物粮、护肤护发等赛道的布局,其中也包括一家中国企业——创健医疗。
创健医疗布局的正是当下被称为玻尿酸后又一大单品的重组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与玻尿酸相似都具有保湿、提升皮肤弹性的功能,满足抗衰老、抗初老的消费者需求,并且其应用范围很广泛可以制成面膜、护肤品也可以以注射填充等形式存在,此外重组胶原蛋白的利润空间较大,据公开信息统计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108 亿,增长至 2027 年 1083 亿元,渗透率也将达到胶原蛋白领域的 62.3%。
多场景、高利润,重组胶原蛋白因此也被资本青睐,鸿星尔克跨界布局、巴黎欧莱雅推出新添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新品、珀莱雅也传出消息要在推出的新品中会包含重组胶原蛋白,巨子生物、锦波生物陆续上市后,LVMH 投资的创健医疗也启动了A股 IPO 的进程。
而这也并不是 L Catterton 第一次对中国出手。早在 2012 年,L Capital 通过 L Capital Guangzhou Beauty Ltd 持股国货美妆品牌丸美股份 10% 的股份,据丸美股份招股书,L Capital 也是发行前唯一一家持有其股份的机构资本。
2019 年丸美股份成功上市,并且以小红笔眼霜为爆款大单品打开了市场,2023 年上半年丸美股份实现营收 10.59 亿元,同比增长 29.64%,据半年报显示 L Capital Guangzhou Beauty Ltd 仍为其前十大股东之一,持股比例 1.14%,可见已经完成大部分套现。
丸美股份的投资让 LVMH 看到了中国消费赛道的机会,之后的 2021 年 L Catterton 与红杉中国和华平投资领投了元气森林,同时与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高瓴资本参与了喜茶的投资,2022 年和 2023 年又分别参与了伯纳天纯和帕特诺尔两家宠物食品的龙头企业的投资。
实际上,在投资私人飞机这件事情上,LVMH 不是第一个出手的。早在 1998 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斥资 7.25 亿美元整体收购了当时已更名为 NetJets 的“分时共享私人航空”鼻祖。这笔交易让巴菲特不仅拥有了飞机,更拥有了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客户无需整架购买,只需按1/8、1/4 等比例“拼机”,即可获得每年 50~200 小时的飞行权益,NetJets 负责维护、机组、调度,做到“像叫出租车一样叫飞机”。由此,巴菲特把“共享产权”概念从地产搬到了三万英尺高空。与巴菲特当年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Flexjet 将继续保持独立,总部仍设在俄亥俄州里士满高地,董事长肯·里奇(Kenn Ricci)仍是控股股东。
从前沿消费,到“会飞”的奢侈品,LVMH 的布局从具体的品牌逐渐上升到了生活方式,随着“奢侈”这个概念不断升级,LVMH 的投资布局也在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