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留不住AI大神,机器人首席又被Meta挖走

  9 月 3 日消息,苹果负责机器人技术的首席人工智能研究员张健(Jian Zhang)已经从公司离职,加盟竞争对手 Meta,成为近期苹果 AI 人才流失潮中的又一典型案例。

  社交媒体巨头 Meta 当地时间周二证实,张健已经加入 Meta 的机器人工作室。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还有三名研究员也于近期从苹果大语言模型团队离职,加剧了团队内部的人员动荡。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研究员约翰·皮布尔斯(John Peebles)、杜楠(Nan Du)和孟昭(Zhao Meng,音译)均于过去一周从公司离职,这几人都来自苹果的基础模型团队。该团队作为公司追赶 AI 浪潮、开发“苹果智能”的核心力量,最近几周已有包括负责人在内的约 10 名成员相继离职。

  此前有报道称,苹果内部正在讨论是否应该更多地依赖外部技术,而不仅仅是靠自研模型。

  在新一批离职员工中,皮布尔斯和杜楠将前往 OpenAI,而孟昭则加入了 Anthropic。此前,他们的许多同事已跳槽至以高薪挖人的 Meta。例如,曾负责苹果模型团队的庞若鸣据称是为一份为期多年、总价值 2 亿美元的薪酬包而离职。

  不过 Meta 也并非一帆风顺。据报道,即便是部分新入职 Meta 的 AI 研究员也已迅速离职。

  苹果和 OpenAI 的发言人均拒绝对人事变动发表评论。Anthropic 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受相关报道影响,苹果股价周二一度跌至盘中低点。当日苹果股价下跌 1.04%,收于每股 229.72 美元。

  张健此前负责一个专注于自动化技术及 AI 在相关产品中应用的由学者组成的小型团队。该团队此前已经有人员变动的迹象,其中一位下属马里奥·斯鲁吉(Mario Srouji)已于今年 4 月份离职加入 Archer Aviation 公司,出任 AI 产品负责人一职。

  张健所在的机器人研究小组隶属于苹果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部门,与今年早些时候被划归硬件工程部门的机器人产品开发组织相互独立。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苹果未来产品规划的关键一环。据报道,苹果正计划推出一系列设备,包括带可移动屏幕的桌面机器人,以及用于零售店和制造业的机械臂。

  与此同时,Meta 也在推进自家的产品研发。今年 2 月份有报道称,除智能眼镜和 AI 功能外,Meta 正大力投资人形机器人的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组件。

  张健将加入 Meta Reality Labs 部门下的机器人工作室负责产品开发。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 AI 员工的离职潮预计还将持续,目前有几名员工正积极应聘其他公司的职位。他们表示,“苹果智能”的市场反响平淡,加上公司可能转向使用第三方模型,都导致了内部员工士气的持续低落。

  苹果 AI 实验室的“信任危机”

  持续的人才流失只是表象,背后是苹果 AI 部门内部存在的一系列根深蒂固的问题。

  据报道,苹果内部一直在讨论未来新版 Siri 可能使用竞争对手的第三方模型,这种战略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团队士气暴跌。

  技术上的重大挫折又加剧了这种摇摆不定。被寄予厚望的 Siri 重建项目成了内部人士口中的“烂摊子”,迫使苹果公司进行彻底的“V2”架构改革,这使得 Siri 的高级功能至少要推迟到 2026 年才能发布。

  正如分析师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所说,“即使短期内会很尴尬,在新架构上重建 Siri 是’唯一’的出路。”

  引发离职潮的一个关键导火索是管理层否决了开源部分苹果 AI 模型的计划。

  苹果著名的保密文化与 AI 研究领域的协作精神存在冲突,据称是压垮许多工程师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感到公司将市场营销置于科学透明度之上,这让他们倍感失望。

  根基不稳:Meta“梦之队”的内部动荡

  尽管 Meta 正从苹果的人才动荡中获利,但其自身的 AI 部门也同样充满不稳定性。

  2025 年 5 月份旗舰模型 Llama 4“巨兽”的推迟发布,加之对 Runway 等初创公司的收购要约被拒,促使 Meta 在自身危机中制定了“要么收购,要么挖人”的激进战略。

  在失去了 Llama 原研究团队的大部分成员后,Meta 于 7 月 1 日成立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MSL),并挖来大量业内顶尖人才。然而,新实验室仅成立 50 天后就被拆解重组,这也是 Meta 四个月内对 AI 研究部门的第二次重大改组。

  这种混乱导致 Meta 耗费巨资组建的 AI“梦之队”人员流动频繁。

  几位近期入职的研究员已经辞职,其中一些人在 Meta 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回到了 OpenAI。

  离职研究员之一的里沙布·阿加瓦尔(Rishabh Agarwal)表示:“决定不继续留在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特别是考虑到这里的人才和算力密度。”

  当 ChatGPT 的联合创始人赵晟佳在加入实验室几天后就威胁要辞职时,这场不稳定危机达到了极点,Meta 为了留住他,最终任命其为首席科学家。

  Meta 日益增长的机器人野心

  张健的专业知识将直接服务于 Meta 进军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

  公司的目标是为第三方人形机器人提供核心 AI 平台,复制安卓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策略。这将使其与谷歌 DeepMind 的 Gemini Robotics 模型等项目展开竞争。

  这一计划有硬件创新方面的支持,例如为赋予机器类似人类触觉而开发的 Digit 360 触觉传感器。

  同时,它也由V-JEPA 2“世界模型”等基础软件提供支持,这是一种旨在通过视频学习物理常识的开源 AI。

  Meta 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强调了公司现有投资与其机器人目标之间的协同效应。他表示:“我们在 Reality Labs 和 AI 领域已经投资和开发的核心技术,与推动机器人技术所需的发展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 Meta 而言,这场人才争夺战不仅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更是为了获取构建未来 AI 愿景所需的专业知识。

  如今,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的硬通货是原始计算能力。正如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所解释的,顶尖研究人员不再关心管理权限。相反,“在这里,人们会说,’我希望向我汇报的人越少越好,拥有的 GPU 越多越好。’”

  这凸显出像 Meta 这样愿意在人才和基础设施上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的巨大影响力。(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