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研究发现,心脏病或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可能具有传染性疾病的特征,这一突破性认识为冠心病及心梗的防治提供了全新方向。

  研究表明,部分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与慢性细菌感染有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潜伏着由口腔常见细菌形成的生物膜。该膜结构能够帮助细菌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抗生素作用,长期存在于血管壁内。

  当机体遭遇病毒感染或其他应激时,生物膜内的细菌可被激活并大量增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最终阻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该结论颠覆了以往认为冠心病单纯由胆固醇氧化启动的理论,首次通过分子证据(细菌 DN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人体斑块样本中直观验证了细菌生物膜的存在,并明确其与临床猝死的相关性。

  该成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人员指出,针对相关细菌开发疫苗或特异性抗生素疗法,有望为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预防提供新策略。未来甚至可能通过检测生物膜标志物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

  本研究由芬兰坦佩雷大学、芬兰奥卢大学、芬兰健康与福利研究所及牛津大学合作完成,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