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智元
一边是 ChatGPT 带来的收入暴涨,一边是高得惊人的算力和人力成本。
OpenAI 面向股东通报的最新预测表示,到 2030 年 OpenAI 累计烧钱或将达 1150 亿美元,比半年前的预估高出 800 亿美元。
这家被视为 AI 风向标的公司,正走在「史上最烧钱创业公司」的道路上。
OpenAI 的盘子越来越大了
130 亿美元,达去年的 3.5 倍,这是 OpenAI 向股东通报的今年预期总营收。
与此同时,OpenAI 还预测,到 2030 年,年总营收将达到 2000 亿美元。
ChatGPT 贡献比例显著提高了:
2025 年全年将达到近 100 亿美元,作为收入的绝对主体。
到了 2030 年,OpenAI 预测自己将在 ChatGPT 这一项业务一年就能收获近 900 亿美元。
但这还不够。
OpenAI 承认,他们会探索未来的新盈利模式。
其中可能包括电商导购抽佣,或其他形式的广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对 API 和 Agent 相关收入预期下调了。
Agent 相关收入将下调约 260 亿美元。
对此,OpenAI 的解释是,这些能力将逐步并入 ChatGPT 本体,而减少单列产品销售。
OpenAI 并不是不看好 Agent 的未来,而是要把庞大但仍有限的算力都用在刀刃上——ChatGPT。
资本市场依旧看好 OpenAI
2030 年达 2000 亿美元营收,有人觉得是饼,有人看到了未来。
资本对 OpenAI 的热情反而愈发高涨。
软银、Thrive、Dragoneer 等投资方正按 5000 亿美元的估值加仓 OpenAI,达到半年前的近两倍估值。
这个数字已经接近谷歌市值的五分之一,而谷歌去年净利润也只有约 1000 亿美元。
对于 OpenAI,其特殊之处在于股权结构。
OpenAI 的盈利实体受非营利主体控制,投资人目前拿到的是分享未来利润的权益。
公司尝试转换为可公开上市(IPO)的传统股权,但与微软和马斯克等相关的法律与合约问题,可能影响转换的时间与方式。
若 OpenAI 能上市,融资与发债会变得更顺。
还可能像亚马逊 AWS 那样,对外出租自有服务器,反哺算力资本开支。
与此同时,微软作为最大外部股东之一,按 20% 营收分成计入公司现金流模型。
OpenAI 烧钱的火也越来越旺
最近硅谷最火热的话题,莫过 Meta 疯狂的挖人大战了。
OpenAI 痛失若干大将,同时 Meta 也为这些真正的顶尖 AI 人才锚定了年收入 1 亿美元的断档超高价格。
这意味着,OpenAI 若想长期保持高竞争力不掉队,就必须跟上市场的变化,给员工加钱。
OpenAI 预计到 2030 年新增约 200 亿美元的股票薪酬费用。
人才流动与薪酬上涨会直接推高单位研发成本。
与此同时,大幅增加的人才支出并不是成本的大头。
最恐怖的是训练参数越来越大的新一代大模型所需要的海量算力,ROI 如何仍是个未知数。
作为全球最大云租户,随着各家大模型厂商都发力争夺算力,也受限于英伟达的总产能,逐步建立自己的云服务器计算集群也是 OpenAI 为了未来的确定性不得不跟上的一步棋。
OpenAI 将启动自研服务器芯片与自有数据中心。
OpenAI 目前的烧钱情况如何呢?
2025 年 OpenAI 现金流出将超过 80 亿美元,较年初预估多约 15 亿美元。
2025—2029 年 OpenAI 累计现金消耗将达约 1150 亿美元。
而服务器相关投入,本年代后期近 1000 亿美元。
推理计算费用方面,2025—2030 年累计超 1500 亿美元,与年初预估的「细小差异」累积即多出约 110 亿美元。
训练计算费用方面,2025 年超 90 亿美元、2026 年约 190 亿美元,且预计至 2030 年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模型训练存在试错,所以准确成本不确定。
AI 的天花板写在模型里,地板则写在电费和硅片上。
真正在烧的,绝不只是银行账户里的一个数字,而更是核电站的反应堆。
OpenAI,未来可期?
OpenAI 的成本、收入、估值,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
ChatGPT 把现金流曲线刚一拉直,算力便欲壑难填。
算力-产品-变现的闭环,是支撑 AI 企业估值的核心。
OpenAI 的未来,究竟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