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AI再火拼 IP侵权争议不停

由 Midjourney 生成的“超人”角色。

  华纳兄弟拥有版权的“超人”角色。

  近日,美国一家人工智能(AI)图像生成公司 Midjourney 遭到华纳兄弟探索公司(Warner Bros. Discovery)起诉,指其侵犯华纳旗下超人、蝙蝠侠、兔八哥等多个标志性人物角色版权,引发关注。9 月 10 日,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这并非 Midjourney 首次遭到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起诉,迪士尼及环球影业曾于今年 6 月对其联合提起诉讼。此外,Midjourney 也曾陷入其他版权纠纷,由该平台生成的漫画最终被判仅享有有限的版权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争议在国内已有先例。2024 年初,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奥特曼”系列相关案件中裁定,AI 平台有防范与提示义务,应通过关键词过滤等方式避免生成与 IP 高度相似的作品。目前,大多数国内 AI 平台已禁止生成奥特曼形象,不过未全面覆盖到蝙蝠侠、魔童降世哪吒、Labubu 等热门 IP。

  华纳

  超人、蝙蝠侠等 IP 形象被侵权

  南都记者从公开披露的起诉书中了解到,起诉书递交时间为当地时间 9 月 4 日。华纳兄弟探索公司指出,Midjourney 收集了用于大数据训练的数据,其中大量涉及华纳兄弟探索公司的版权作品,并鼓励和公开展示用户通过简单文字生成带有版权作品形象的图片和视频。

  华纳举出了如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小丑、兔八哥、猫和老鼠等多种来自 Midjourney 的文生图、文生视频案例。例如,输入“蝙蝠侠、20 世纪 60 年代 DC 漫画”的指令,Midjourney 会访问储存在服务器中的华纳兄弟探索频道版权所有作品,生成、公开展示并提供可下载传播的蝙蝠侠输出图像。

  华纳援引了《美国版权法》,认为其行为构成直接侵权:Midjourney 在训练过程中,大规模复制了未经授权的影视画面和漫画形象;在生成服务中,又允许用户下载这些受版权保护角色衍生出的新图像和视频,属于擅自复制、存储和创作衍生作品。起诉书还称,Midjourney 的做法会“误导用户相信 Midjourney 的侵权图像和视频得到了华纳兄弟探索频道的授权,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合法与非法产生混淆”。

  起诉书强调,Midjourney 能够输出受版权保护的角色,对订阅用户构成了“明显的吸引力”,从而分流了消费者对华纳正版海报、艺术印刷品等授权产品的需求。这些例子并非零散的用户个体行为,而是平台在商业化运作下的系统性安排,直接与华纳兄弟的影视娱乐业务形成竞争。

  同时,Midjourney 新推出的图生视频服务“Midjourney TV”对于华纳流媒体业务也带来一定的版权风险。“Midjourney TV”是一个 24 小时不间断滚动的流媒体频道,通常是播放 AI 生成的短视频,展示了不少华纳旗下 IP 角色形象。对此,华纳表示这构成对公开展示权、公开表演权的进一步侵害,类似于未经许可放映电影。  

  迪士尼

  AI 侵权将“颠覆美国版权法激励机制”

  公开资料显示,Midjourney 创立于 2021 年,进行开发、运营和销售其生成式人工服务,其中包括图像以及视频生成功能。2023 年,Midjourney 营收超过两亿美元。据称,该公司今年营收或达到 3 亿美元。截至 2024 年 9 月的数据显示,Midjourney 拥有近 2100 万用户。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并非 Midjourney 首次遭到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起诉。今年 6 月,迪士尼及环球影业曾对其联合提起诉讼。在起诉书中,迪士尼及环球影业表示,“Midjourney 是典型的版权搭便车者,也是一个抄袭的无底洞。盗版就是盗版,无论侵权图片或视频是使用 AI 还是其他技术制作的,都不能减轻其侵权程度”。

  两大制片厂列举了一系列被侵权形象,包括《玩具总动员》巴斯光年、《冰雪奇缘》艾莎、《怪物史莱克》主角、《复仇者联盟》系列英雄等,侵权角色横跨半个世纪影视史,从 1977 年《星球大战》的尤达大师到 2030 年新作形象无所不包。诉状强调,Midjourney 在收到侵权警告后仍持续更新软件,并推出视频生成功能,“只顾自身利益,漠视版权诉求”。

  迪士尼首席法务官霍拉西奥·古铁雷斯在声明中重申:“盗版就是盗版,无论侵权图片或视频是使用 AI 还是其他技术制作的,都不能减轻其侵权程度。”诉状警告 AI 侵权将“颠覆美国版权法激励机制”,除要求赔偿外,更申请法院禁止 Midjourney 在缺乏版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推出视频服务。

  该案被业界视为生成式 AI 侵权争议的里程碑事件。  

  Midjourney

  IP 形象训练 AI 属“合理使用”

  在本次公开的起诉书中,华纳兄弟要求法院判决 Midjourney 赔偿实际损失,或者选择法定赔偿,即每部被侵权作品最高可达 15 万美元。此外,其还要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 Midjourney 继续复制、生成、分发和公开展示其 IP 角色的内容。截至目前,Midjourney 尚未就此作出回应。

  此前 Midjourney 否认了迪士尼及环球影业案中的版权侵权指控,并在 8 月份向法庭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辩称,虽然其 AI 工具“必须接受数十亿张公开图像的训练”,但这样做“是为了学习视觉概念”以及它们如何与语言相对应。Midjourney 还表示,其客户有责任遵守 Midjourney 的使用条款,该条款禁止侵犯知识产权。如果参考迪士尼与环球影业的诉讼,Midjourney 对该案的侵权指控持否认态度并辩称:将受版权保护的 IP 形象纳入大模型训练,符合“合理使用”原则。

  “合理使用”也会成为该案接下来的关键。

  今年 6 月,美国法院曾在两起涉及聊天大模型的版权侵权案中,初步支持了 AI 公司“合理使用”抗辩,主要理由是 AI 大模型并未直接输出原作内容,也未直接替代原作市场。但其中一位法官指出,如果训练数据来自非法盗版渠道(比如影子图书馆),依然构成侵权。而该案的被告 Anthropic,最终同意支付至少 15 亿美元和解。

  问题在于,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往往是“黑箱”,这使得版权方难以直接掌握证据。各个版权方一直从 AI 公司高管的采访,以及 AI 的输出结果中寻找线索。

  比如,本次华纳兄弟、迪士尼、环球影业的起诉书都援引了 Midjourney 创始人的一次采访谈话,其声称自己的员工“抓取所有能抓到的内容,把它们存入一个巨大的文件,然后像点火一样烧掉,以此来训练某个庞大的东西”。同时,他们还对比了生成结果与影视剧照的高度相似,以证明 AI 训练中使用了自身版权作品。目前,Midjourney 的实际训练过程仍待查明。

  采写:南都记者肖玥 

  部分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图源:起诉书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