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人每周狂发180亿条消息!OpenAI首次揭秘ChatGPT最火用途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好困

  ChatGPT 首份使用报告重磅上线!周月活飙至 7 亿,它已成为高学历白领的办公利器,编程却成为冷门。同时,Anthropic 最新报告称,人们交给 Claude 完成任务暴涨至 49%。

  ChatGPT 首份使用报告出炉了!

  今天,OpenAI 联手杜克、哈佛一共发布了「人们如何使用 ChatGPT」,全文共 63 页。

  报告地址:https://cdn.openai.com/pdf/a253471f-8260-40c6-a2cc-aa93fe9f142e/economic-research-chatgpt-usage-paper.pdf

  自 2022 年 11 月上线到 2025 年 7 月,报告覆盖了近三年的海量数据,重点剖析了 ChatGPT 的使用情况。

  截至 7 月,ChatGPT 周活跃用户已超 7 亿,约占全球成年总人口 10%,每周消息总量高达 180 亿。

  ·哪些人在使用 ChatGPT?

  ·人们用 ChatGPT 都在做什么?

  总体上讲,非工作类信息增速更快,从 53% 飙升至 70%。

  其中,实用建议、信息查询、文书写作,是最常见的三大主题,占对话 80%。

  用户画像中的性别差距,也在缩小,女性比例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揭秘了,人们很少用 ChatGPT 进行编程、自我表达。

  同一时间,Anthropic 发布了一份全新 AI 经济指数报告,还有一个交互式网站便于探索。

  交互式网站地址:https://www.anthropic.com/economic-index-explorer

  报告中,最大发现在于,人们将完整任务交付给 Claude,已从八个月前 27% 提升到 39%。

  而且,华盛顿 DC、犹他和加利福尼亚,人均 Claude 使用率美国前三

  与 ChatGPT 不同的是,Claude 主战场就是代码编写,也是人们使用最多的场景之一(约占 36%)。

  报告称,涉及新代码的任务占比增长超一倍。开发者在调试、修改代码时间减少,侧面印证了 Claude 越来越可靠。

  这两个主力 AI 工具的「成绩单」,具体还有哪些细节,让我们来一一拆解。

  ChatGPT 首份报告

  程序员集体逃离

  OpenAI 研究采用了更科学的方法,即基于内部对话数据,并使用自动化分类结合隐私保护技术展开分析。

  150 万次对话,覆盖了三大数据集。具体包括:

  • Growth 数据:2022 年 11 月-2025 年 9 月,所有付费用户每日消息总量,以及基础人口统计信息

  • 分类消息数据:2024 年 5 月-2025 年 6 月,随机抽取约 100 万条去标识化信息,经过粗粒度分类

  • 就业数据:约 13 万用户公开的职业与教育信息聚合生成

  ChatGPT 时间线

  可以看出,自 ChatGPT 横空出世以来,周活跃用户一直飙升,仅今年暴涨了 300 多亿。同时,每日消息总量也是不断攀升。

  下图中,还可以看出早期注册用户,保持更高的使用率。不过,整体趋势都在上涨。

  一方面,与模型能力的持续提升相关;另一方面,人们对现有用途发掘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如前所述,报告主要聚焦了两大核心问题:谁在使用 ChatGPT?用 ChatGPT 做什么?

  真正用途:查询提问

  大多数人用 ChatGPT,主要目的是——完成日常任务。

  其中,75% 的对话,都是围绕实用指导、信息查询、写作展开。特别是,写作的使用比例占据了最大头。

  如下表 1 所示,从 24 年 6 月到 25 年 6 月,非工作消息占比提升最大,从 53% 增长至 73%。

  这些对话,具体涉及了七大主题,24 个类别。

  在占比最大的写作中,人们通常要求:修改或评论指定文本、个人写作或通讯、翻译、论证或摘要生成、小说创作。

  图 7 中,「实用指导」需求一直稳定在 29%,「写作」比例降至 24%(去年 36%),「查询信息」话题暴涨 10%,今年占比 24%。

  有趣的是,技术类问题,比如编程使用比例,从 12% 骤降至5%。OpenAI 分析称,很多开发者直接调用 API、其他 AI 工具写代码,比如 Codex。

  与工作相关的对话中,写作类还是职场人最常用的,占比 40%;实用指导位列第二,技术协助类从去年 18% 降至 10%。

  如下图9,把七大对话主题,做了更细的拆分,还统计了一年里的消息总量。

  大多数人使用 ChatGPT 写作,主要在修改和优化已有内容,而非纯创作。

  再来说说教育,ChatGPT 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 10. 2% 用户消息和 36% 实用指导,主要用于辅导和教学

  • 8. 5% 总消息量,是各种主题操作指导

  技术协助这部分,计算机编程占 4.2%,数学计算占3%,数据分析占 0.4%。

  自我表达类的话题,就要更少了,仅 2.4%。

  ChatGPT 使用模式,可以分为三类:提问(Asking)、执行(Doing)和表达(Expressing)。

  其中,约 49% 消息属于「提问」,说明人们更愿意将 ChatGPT 作为顾问。

  「执行」占比 40%,包括文本撰写、规划、编程等任务型互动,其中约1/3 用于工作场景;「表达」占比 11%,主要涉及个人反思、探索和娱乐等非任务类互动。

  下图中,是 110 万条抽样对话,提问、执行和表达使用情况,在工作非工作类中的占比。

  这些交互质量效果如何?良性互动是不良互动的 4 倍。

  其中,ChatGPT 在提问中表现最好,自我表达也是最优的。

  学历越高,用 ChatGPT 越频繁

  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 早期的性别差距显著缩小。

  2024 年 1 月,有 37% 是典型的女性名字,到了 2025 年 7 月,占比飙升至 52%。

  女性 ChatGPT 用户,更倾向于写作、实用指导相关的任务;男性用户则更频繁地获取技术帮助、信息查询、多媒体服务。

  注册时,自行填报年龄数据的用户,18-25 岁年轻人用量最大,占数据集 46% 消息总量。

  而且,年龄较大的人,工作相关信息占比更高。26 岁以下群体,工作消息比例约 23%。

  总言之,所有年龄段的用户对 ChatGPT 的使用,均呈现出工作相关用途逐渐减少的演变特征。

  在中低收入地区(人均 GDP 介于 1 万至 4 万美元之间)中,ChatGPT 使用率迅速增长。

  到 2025 年 5 月,最低收入地区的采用增长率,超最高收入地区的 4 倍。

  不同学历的人,怎么用 ChatGPT?一句话,学历越高的人,用其协作工作的比例最高。

  下图显示,没有本科文凭的人,只有 37% 的聊天和工作相关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 46%研究生占比更高 48%

  研究生用户,比学历低的用户提问概率还要高2%。在聊天主题方面,写作用例最高。

  此外,不同职业的人使用 ChatGPT 的方式差异也非常大。

  尤其是,高薪专业人士,常用 ChatGPT 来工作——

  ·搞计算机的,57% 聊天都与工作相关;

  ·工商管理占比 50%;

  ·工程/科学占 48%;

  ·其他专业职业(法律、教育、医疗)40%;

  ·非专业职业(行政、政务、蓝领)40%

  尤其是,技术类岗位,比如计算机、工程,更倾向于向 ChatGPT 提问,而非执行具体操作。

  不同职业偏好的对话主题,也完全不同——

  ·管理和商业岗:52% 的工作聊天与写作相关

  ·计算机岗:技术协助类占 37%,远超其他职业

  ·非专业和其他专业岗:写作占 50%

  虽然具体应用侧重不同,但几乎所有职业都用 ChatGPT,做决策和解决问题、记录和整理信息、创意构思。

  Anthropic 经济指数报告

  人类首次交出控制权

  在新鲜出炉的第三期《Anthropic 经济指数》报告中,则可以看到,Claude 的使用方式在不同维度上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

  • 首次详细描绘了美国各州的使用情况:一个州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人均 Claude 使用量。令人意外的是,使用强度最高的州,并不是「码农大本营」。

  • 在全球范围:一个地区对 Claude 的使用频率与其收入水平息息相关。更有趣的是,在那些 AI 使用率较低的地区,人们反而更倾向于让 Claude 直接自动化处理工作。

  • 自动化任务飙升:对比历史数据,「指令式」自动化任务的占比从 27% 飙升到了 39%。

  • 首次引入了企业级 API 客户的匿名数据:企业用户比普通消费者更「大胆」,他们更倾向于让 Claude 自动化完成任务。这预示着一场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变革或许已在酝酿之中。

  完整报告地址:https://www.anthropic.com/research/anthropic-economic-index-september-2025-report

  浓缩版地址:https://www.anthropic.com/research/economic-index-geography

  左右滑动查看

  一边是在夏威夷策划一场完美的旅行,一边是在马萨诸塞州埋首于科学研究,另一边则是在印度敲代码构建网络应用。

  这三件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关的活动,恰恰是 Claude 最「出圈」的用途。

  此外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

  • 马萨诸塞州的用户向 Claude 请教科学研究问题的频率,要远高于其他地方;

  • 巴西用户则对语言学习情有独钟,他们使用 Claude 进行翻译和语言学习的频率,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的 6 倍!

  当然了,对于 Claude 来说,软件工程依然是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当之无愧的「头号玩家」。

  地理版图:收入越高,用得越多

  首先,我们来看看 Claude 在世界各地和美国各州留下的足迹。

  毫无疑问,美国是 Claude 的头号粉丝,使用量遥遥领先。

  印度紧随其后,位居第二,而巴西、日本和韩国则构成了份额相似的第二梯队。

  为了弥合各个地区在人口上的巨大差异,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指标——Anthropic AI 使用指数(AUI),它根据各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进行了校准。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地区的 AUI 指数超过1,就意味着他们的 Claude 使用频率超出了预期,反之亦然。

  从 AUI 数据能清晰看到,一些面积较小的技术强国(如新加坡),在人均 Claude 采用率上可谓是傲视群雄。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收入水平来解释:人均 GDP 与 Anthropic AI 使用指数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人均 GDP 每高1%,AUI 相应高出 0.7%)。

  其背后的逻辑也显而易见:这些地区通常拥有顶尖的互联网设施,并且经济结构以知识型工作为主,而非传统制造业。

  但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一个深刻的问题:从前的电气化、内燃机等通用技术,在带来经济飞跃的同时,也拉大了全球的贫富差距。

  如果 AI 的红利主要被富裕地区攫取,历史是否会重演?

  人均 GDP 与人均 Claude 使用量的正相关性,在美国内部同样适用,甚至表现得更强。

  但有趣的是,收入并不能解释一切,因为美国各州的使用情况差异极大。

  那么,除了钱,还有什么在起作用?

  最合理的猜测是:经济结构

  全美 AUI 指数最高的地区是哥伦比亚特区(3.82),在这里,人们最爱让 Claude 做的,是编辑文档、搜索信息这类典型的「白领」工作。

  同样,加州(AUI 排名第三)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代码的味道,而纽约(排名第四)则充满了金融的气息。

  即便是像夏威夷这样整体使用率不高的州,其用途也极具地方特色——夏威夷人让 Claude 帮忙处理旅游相关任务的频率,是美国平均水平的 2 倍!

  使用趋势:用得越多,越爱协作

  自 2024 年 12 月以来,计算机和数学相关的任务就占据了主导地位,约占对话的37-40%

  但在过去 9 个月里,「知识密集型」领域异军突起。

  例如,教育指导类任务的占比增长了超过 40%,而物理与社会科学类任务也增长了1/3。

  与此同时,传统的商业任务,如管理和金融运营,其相对份额则在下滑。

  当然,绝对数量上,所有类型的对话都在猛增。

  虽然数据有些波动,但大趋势是:

  随着一个地区越来越富裕,人们使用 Claude 的方式也愈发多元化,从「计算机与数学」,扩展到教育、艺术设计、行政支持乃至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

  尽管如此,软件开发仍然是每个地区最核心的用途。美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简单来说,可以把人机互动分为两大模式:「自动化」(AI 以最少的用户输入直接产出成果)和「协作」(用户与 AI 合作完成任务)。

  自 2024 年 12 月以来,「指令式」自动化的对话份额从 27% 飙升至39%

  这意味着,「自动化」(49.1%)的总体占比首次超过了「协作」(47%)

  自动化分为「指令式」和「反馈循环」:在指令式对话中,人类的干预最少;而在反馈循环任务中,人类会将真实世界的结果反馈给模型。

  协作分为「学习」(请求信息或解释)、「任务迭代」(与 Claude 合作推进工作)和「验证」(请求反馈)。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模型越来越强,我们正变得越来越「懒」,也越来越信任 AI,敢于放手让它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

  除此之外,报告中还有一个颇为反直觉的发现:Claude 使用量每增加1%,自动化任务的比例就相应减少约3%。

  换句话说就是:

  • 在人均 Claude使用率越高的地区人们反而越倾向于「协作」

  • 而在使用率较低的地区,大家似乎更喜欢直接「自动化」

  商业前沿:77% 任务已「放手」

  在这份报告中,Anthropic 首次对企业级 API 客户(按 token 付费,主要是企业和开发者)进行了分析。

  在使用 Claude 的方式上,他们与通过 Claude.ai 访问的普通用户截然不同。

  首先,最重度的使用场景是编程和行政任务。其中,44% 对应于计算机或数学任务,而在 Claude.ai 上这一比例为 36%。

  相比之下,教育(API 占4%,Claude.ai 占 12%)以及艺术和娱乐(API 占5%,Claude.ai 占8%)的对比例则会更低。

  在自动化方面,企业用户更加「激进」:高达 77% 的 API 对话呈现出自动化模式,其中绝大多数是几乎无需人工干预的「指令式」自动化

  相比之下,普通用户中自动化和协作的比例几乎是五五开

  这预示着,在商业世界,任务自动化的浪潮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猛烈,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或许正在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5% 的 API 流量专门用于开发和评估 AI 系统

  最后,既然是付费使用,成本会影响企业的选择吗?

  答案是:会,但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

  报告发现,成本越高的任务类别(通常意味着更复杂、更有价值),企业反而用得越多!

  这说明,对于企业来说,AI 能够创造的价值,远比使用它的成本更重要。

  AI 浪潮,席卷全球

  在这趟针对「AI 经济影响」的探索之旅中,可以发现,AI 的浪潮正以一种惊人地、不均衡的方式席卷全球。

  富裕地区的人们用得更多,更偏爱与 AI 协作,探索的领域也更广。

  在美国,从硅谷到夏威夷,每个地方的 AI 应用都带有鲜明的本地产业烙印。

  而企业,则比普通人更果断地将自主权交给了 AI。

  在所有发现中,最令人兴奋的是「指令式自动化」的崛起。

  如今,人类与 AI 的关系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定义阶段:

  • 应该给予 AI 多大的信任?

  • 又该赋予 AI 多大的自主权?

  目前来看,我们似乎对 AI 越来越适应,也越来越愿意让它代我们工作。

  未来,人与 AI 的关系将走向何方,其序章正在我们手中写下。

  参考资料:

  https://openai.com/index/how-people-are-using-chatgpt/

  https://www.anthropic.com/research/economic-index-geography